武汉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投用
三年成事亦成势,大伙儿都卷起袖子加油干!
9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首批筹建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已完成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正在有序推进25个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部分企业创投基金甚至已提前对接。
“种子选型”完成了!记者探访中获知,华中数控牵头筹建的“高端数控系统联合实验室”,已完成立式五轴、卧式五轴、车铣复合等10类机床选型及测试方案制定,并已完成测试验证基地平台厂房设计。
“金融活水”备下了!再比如长飞牵头筹建的光纤光缆联合实验室,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要素已迅速跟进。武汉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武汉基金后期将持续重点投资联合实验室项目。
顶级“园丁”组团下场!还有实验室已确定首席科学家,并组建了以“产业科学家”为核心的研发队伍。
体制机制怎么来?“出题者”说了算!武汉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联合实验室各牵头企业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建立支撑企业壮大、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运营新模式。
据《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三年内将攻克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成果要转化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采访中,记者获悉,一方面,基于已有资源及经验,有团队的直接“上场”。如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被企业计划打造为创新资源聚集平台,不光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还签约了包括高校、国家级智库、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在内多个支持合作单位,培养、带动了省内200多家供应链、产业链上游企业发展壮大,并已有将近200名科研人才。这一模式将被复制到正在筹建的“半导体激光装备联合实验室”上。
另一方面,组建最强战队。由首席科学家组建团队,正在筹建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采取产业链共建模式,打通上下游,共谋共建共享产业链,首席科学家遴选方向、主导技术路线,志在突破印刷OLED量产工艺等技术的产业化。